⊙賴怡忠不藍不綠的中華民國台灣「我們共同走過這一段路,無論是哪個黨派,只要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都不能分割彼此。中華民國不是誰的專利,台灣也不是誰可以獨占。「中華民國台灣」六個字,絕對不是藍色、也不會是綠色,這就是整個社會最大的共識。」蔡總統在十月十日中華民國國慶的致詞演說提出重要主張,中華民國台灣這六個字是全民最大共識。相對於李總統的中華民國在台灣,扁政府的中華民國是台灣,蔡英文總統提出「中華民國台灣」,少了「在」、「是」後,意義變得有些不同。相對於2016與2017的演說把重點放在兩岸關係,包括希望兩岸發展和平穩定互動架構,或是持續主張承諾、善意不變,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但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等,都是向對岸釋出善意,也提出兩岸可以坐下來談的期待。2018年因應國內期中選舉,提到的是改革政績,希望以此訴求選民的認同。今年的重點顯然不是如何處理兩岸關係,而是控訴中國對台灣的壓力,強烈反對一國兩制,並訴說這七十年來台灣走過的風風雨雨,召喚國人珍惜這些共同經驗的歷史,團結對抗外部壓力。今年的新發展是在這個脈絡下,提出了「中華民國台灣」,而且蔡總統特別指出是「這六個字」不是藍色也不是綠色,就是整個台灣的最大共識。由於發表後至今還沒有任何針對「中華民國台灣」是什麼的論述,但既然這個主張已經被說「不是藍色也不是綠色」,似乎蔡總統有意要與國民黨及民進黨的論述做出區別。有人開始質疑蔡總統主張,認為中華民國台灣不是台灣的最大共識,但在蔡總統還沒提出為何中華民國台灣的內容前,外界很難質疑這個主張是否不是最大共識。中華民國成為台灣歷史的一部分從「中華民國台灣」被提出的前後文脈來看,感覺出蔡總統提的是1949以後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歷史過程,將其提升為國人的共同經歷。這個中華民國是台灣民眾有經驗的中華民國,不是其大陸經驗在台灣的延伸。在這個意義上,與言必稱百年中華民國歷史,推翻滿清、八年抗日,是中國正統的的國民黨之說法相比較,是有差異的。但另一方面,相較於民進黨僅以工具論的方式接受中華民國,並將這個議題轉化為公投正名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現在的名稱叫中華民國,國名的變更須經公投)。「中華民國台灣」將中華民國直接視為台灣一部分,一字不改的作法,顯然也不那麼像是民進黨的傳統主張。從這個角度是可以理解為何其有非藍非綠的聲稱。就時間來說,中華民國正式在台灣的時間(《舊金山和約》生效,日本正式放棄對台領有的1952至今天)幾乎是中華民國在中國(1911─1949)時間的兩倍。基本上如果沒有台灣,中華民國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樣子。如果不是台灣「收留」了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在1949年早就被老共消滅了,更無可能在日後取得民主化的美名。台灣一方面是中華民國體制的「被迫」載體,使這個流亡到台灣的政權得以存活;但也正是中華民國政府於台灣繼續存在的過程,使台灣改變了中華民國政體本身,使其出現與過去在大陸截然不同的面貌。諷刺的是,當年反抗中華民國體制勢力雖有多種,但其中大宗者是要爭取出頭天的本土勢力,對中華民國體制採相當拒斥的態度。但是90年代的民主化過程,反而讓中華民國體制在台灣取得新的正當性。就本土力量來說,當總統與立委都是由台灣全民以相對透明的方式選出,不論有多少瑕疵,在那個時候還強調中華民國是外來政權的主張,就會很難站得住腳,畢竟這是沿著民主化而出現的台灣化過程。而如何認知這個變化,更是九十年代的反對運動有高度爭論的議題之一。對這個過程,學術界有日本學者若林正丈稱其為「中華民國台灣化」,政治界也有當時的年輕工作者(例如現在已成中年大叔,隱身在大稻埕的俗俗兄等),對此提出《新世代政治綱領》。也有國際法學者主張,這個民主化過程使得台灣透過中華民國取得國家獨立的身分,自此無須宣布獨立,日後的議題就是正名與制憲,從內部改變中華民國體制,以使其適應台灣的需要。甚至在扁政府時代,也有人提到中華民國在台灣就是中華民國的第二共和。而民進黨在1999年提出之《台灣前途決議文》,固然有著為當年陳水扁選總統從1994台獨黨綱解套的作用,但也有面對當時外省族群對中華民國被消滅的恐懼。所以究其核心,就是在處理中華民國與台灣的關係,因為從當年殖民台灣的中華民國外來政權,變成今天的中華民國在台灣,還要參與選總統並爭取選得上,自然要處理中華民國與台灣的關係。當年解套的基礎,在於將中華民國與台灣變成國家正名的議題,並將其轉化為透過公投程序正名。因此其政治主張變成另一個需要爭取國民同意的政治過程,與選舉的邏輯相一致。這些爭論有著族群爭議的面向,也有政治運動如何看待公民社會對於民主化過程的政體定性之掙扎。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問題,雖然曾被討論過,但是直到執政後才發現這與兩岸關係一樣,是個要直球面對的問題。甚至在之後因與中國關係的複雜問題,讓中華民國/台灣的關係再度隱藏起來。直到馬政府上台後為了其兩岸關係與一中主張,把台灣視為地區,不是國家,才使這個議題再度躍上檯面。但當時是以國民黨的「中華民國台灣地區」與民進黨的「中華民國是台灣」這兩組概念相互對峙。因此當蔡總統提出「中華民國台灣」,還說這是六個字、不藍不綠,並主張這是台灣最大共識時,是否表示這標示了她對於兩岸關係以及國際事務的台灣身分主張,並對內團結台灣民眾呢?如果是這樣,中華民國台灣化是否完成了,如果沒有完成,中華民國台灣「化」還需要那些工作,就會是需要討論的主題,因這會成為蔡總統連任成功後的重大政治議程,或是政治爭議。中華民國要能台灣化,轉型正義不可免基本上,中華民國台灣「化」如果要成型,攸關當年中華民國對台殖民體制的轉型正義就必須要完成,如果沒完成,也必須是不能中斷並要急切開展的工作。作為台灣歷史一部分的中華民國,當時是個透過屠殺與白色恐怖掃平反抗力量,加諸在台灣人民身上的獨裁體制。在之後並以中華法統與戒嚴體制,剝奪台灣人民的合理參政權利,與維繫在資源配置和機會的不均等。這個坎沒過,即便之後有民主化,依然不能使中華民國體制在台灣就地正當化。此外,如果蔡總統在其演講中有提到二二八、白色恐怖、美麗島事件,及其他等對中華民國體制不是那麼光彩的事件,其共同體的召喚可能會更有說服力。因為就是這些長期被隔絕於國家言說的事件,成為台灣日後民主化的濫觴,這些受苦經驗更是台灣開展政治自由化的重要養分。呼籲團結與建立共同體,是不能不公開肯認這些經驗的。轉型正義的另一個作用,是讓與此無關,甚至同樣受害的外省族群,可以光明正大走出所謂外省原罪的困境。外省人因為其生活經驗之故無法接納台灣,更不是原罪。台灣人遭受的是中華民國體制以其中華法統自居,挾其黨政軍特極權體制為後盾的制度性歧視與體制性暴力,這與外省人的身分無關。體制的問題回歸制度,不要讓明明是體制的問題,卻因身分而落在個人身上。在這個基點,每個人的歷史經驗才能被比較平靜的觀照。當明瞭中華民國符碼對不同人代表的意義,圍繞這個符碼的衝突就比較能夠處理。釐清「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民國」的關係無法迴避「中華民國台灣」,意味著1952年《舊金山和約》生效,台灣正式脫離日本後的中華民國,在台灣之體制及其演進過程;也標示了其與1911─1949在大陸的中華民國之差異。過去為了兩岸關係穩定,照顧北京玻璃心之故,往往會避談這個問題,甚至因此讓國民黨守舊派持續霸佔中華民國的論述高地,拿七十年前的體制與作為綁架台灣民眾,包括國民黨相對務實年輕一代在內也是受害者。李登輝在兩千年被趕出國民黨後,其在九十年代發動的本土化與台灣化也為之中斷。之後國民黨日漸向中共靠攏,甚至墮落為親中親統勢力滲透台灣的說客,都與這個過程有一定關係。釐清1952至今的中華民國台灣,與1911─1949的中華民國之關係,論述這個被台灣轉化的中華民國,與在大陸的中華民國有多麼不同,以及彼此的斷裂性是很重要的。畢竟中華人民共國宣稱中華民國在1949已被消滅,那麼主張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民國的斷裂性,實際上並不違反中國的論述。中共一方面宣稱中華民國已被消滅,但又強硬要求台灣遵守中華民國憲法還不准改名。這種自我矛盾的邏輯,就是想利用中華民國以拉住台灣。釐清彼此關係也是為了台灣的國際生存。由於國際上的一中政策,中華民國政府不被承認可以代表中國。如果要以中華民國台灣的方式在國際上行走,有必要提出其與中華民國的不同,以及本身不再企圖代表中國,只是代表台灣的立場。不釐清這些關係,在國際上會產生另一個問題:當年在大陸時代的中華民國與其他國家所簽訂之合約與立場,台灣是否都要被迫照單全收?隨便舉幾個例子,包括對中印與中俄未定界、對南海十一段線的立場、對沖繩主權的主張、對過去於滇緬金三角國民黨軍與當地關係的看法,甚至晚近對中英香港談判的立場,及其他議題等。有的可能要表示區別,有的則要積極介入處理。釐清中華民國台灣與大陸中華民國的關係,會是對處理這些議題的第一步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民國對於日治時代史觀會有不同看法嗎?更重要的問題,在於如何看待日治時代。特別是大陸的中華民國,二戰時與日本是交戰國;但中華民國台灣的主要公民,卻是這些「前敵人」。兩者有著截然不同的歷史記憶與生活經驗。國民政府以受日本教育為,由視台灣人為不純之國民,並依此出現系列的歧視性措施。當年國民黨立委,更曾以羅福全大使與日本友人聚會時唱日本軍歌為由,攻擊其為不適任之駐外官員(但之後對退將赴中國打小白球,說兩岸都是中國軍的講法卻不置一詞)。這正是相衝突歷史經驗沒被正視處理,而發展成政治事件的一例。從這個衝突的歷史經驗之累積,會延伸出中華民國對於其大陸時代非國民的台灣人與日本政府爭議的態度。這包括台籍日本兵、舊馬克債券、日治時代台灣人財產與日產的問題、慰安婦的視角(是戰場性犯罪,還是殖民地體制問題)、埋骨在南洋的台籍日本兵魂歸何處的問題、當年在台的灣生及其私產,以及其他的議題等。對這些議題,中華民國政府要嘛不予理會,因為這不是其統治台灣時發生的問題,而是日治時代的爭議,認為這些國民須自己向日本政府索償。有的則是將其與發生在中國的議題相同看待。中華民國台灣對這些問題,會有什麼與中華民國不同的立場,是否會持續把1937─1945對日八年抗戰作為主軸,或是台籍日本兵的經驗不再被當成次等罪犯等。這些問題牽涉到中華民國台灣,如何看待其國民對七十年前存在不同的經驗與史觀之事實。鑒於抗日經驗對於型塑中華民國共同體的重要作用,這也會複雜化中華民國台灣在展現與中華民國的不同立場之處理。憲政工程改造是否會被提上檯面與中華民國台灣化使中華民國變成中華民國台灣相關的,是與憲政改造的相關議題。中華民國體制如果要台灣化,憲政改造會是必經之路。台灣需要一個合適其身材的憲法無庸置疑,特別是中華民國體制的台灣化,修憲/制憲的路徑幾乎無法避免。由於過去國內對於修憲/制憲的內容等討論已經有很多,在此無庸贅述。但要提醒的是,根據提出「中華民國台灣」的邏輯,如果需要釐清其與中華民國的關係,則體制上做出區別會是必要的,這個區別會先具體表現在與中華民國在大陸的憲法之差異上。由於蔡總統還沒時間論述中華民國台灣的意義,如果我的理解正確(極可能全錯),則提出「中華民國台灣」之主張,就不是將中華民國與台灣兩者併接的物理作用,而是個中華民國台灣化過程的結果。這個台灣化的繼續推進,使中華民國體制可以接軌到台灣,憲政改造就更會是需要的工作了。此外,中華民國台灣與《台灣前途決議文》在本質上是有差異的,因此這對民進黨變成另一個要費心的重要問題。總而言之,中華民國台灣化要能落實,轉型正義就必須要徹底,也要明白指出1949─1952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與1949以前中華民國的本質差異,中華政治體制真正轉型到適應台灣的工程也要儘速展開。這意味著轉型正義、憲政改造工程、釐清中華民國台灣與1949前中華民國的關係等,有可能會成為要提上檯面的議程。而過去對此討論的能量相當不足,很多具體議題沒被想過(對外事務就一大堆)。以現在選戰方酣,大概目前沒有處理的空間。當然這些在韓國瑜當選後都不會發生,中華民國不僅不會台灣化,還可能會更向中華人民共和國親近。最好的狀況大概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淫威下,維持一個自主的假象,時時向北京乞憐討飯的扈從政權吧。作者為讀錯書,入錯行,生錯時代的政治邊緣人。更多思想坦克文章立委選戰,民進黨務求少輸為贏香港之夏,台灣之春______________【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 Oct 20 Sun 2019 21:12
股市黃曆-多空關係微妙 營造短線財利為先
- Oct 20 Sun 2019 21:12
林美貞對孫興切心 婚姻一切隨緣
女神卡卡不愧是女神!賭城作秀摔落舞台暫無大礙,更自爆又恢復單身。在秀場與人生,都繼續勇往直前。▲女神卡卡自爆恢復單身,接下來…(圖片來源:nz.lifestyle.yahoo.com)前晚女神卡卡在賭城作秀,和一位受邀上台的壯男粉絲不慎一起摔落舞台,嚇壞粉絲,轟動各界。不過女神卡卡隨後去醫院進行全身X光檢查,暫無大礙,幽默的她還特別比出「OK」的手勢用X光拍照,請粉絲別擔心。更「神」的是女神卡卡還跑趴去參加朋友的派對,並在社群上留言自爆:「我,(又)是單身女郎啦!」形同大方公諸於世她又情變了。今年2月,女神卡卡和定情2年、訂婚4個月的經紀人克里斯提安卡林諾宣布解除婚約;但5天後就和合演《一個巨星的誕生》男星布萊德利庫柏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深情對唱。畫面一出網路瘋傳!因為兩人真情流露到了難以形容的境界,如果不是「演技太好」,肯定兩人「渾然忘我」。果然典禮後據說替庫柏生女兒沒結婚的俄羅斯辣模伊蓮娜夏克氣炸,忍無可忍,兩人分手。女神卡卡立刻被「對號入座」成了小3,雖然她在各公開場合大喊冤,但誰信呢?一度傳出她和「鷹眼」傑瑞米雷納的緋聞,結果證實最近和前妻爭女兒監護權、被大爆種種家醜的「鷹眼」和女神卡卡根本沒來電。沒關係,今年7月31日美國「時人」(People)週刊獨家刊出女神卡卡和音效工程師丹荷頓共進午餐並當街激吻的照片,丹荷頓已離婚,這下子終於可讓女神卡卡擺脫小3之名了。▲今年7月31日美國「時人」(People)週刊官網醒目刊出女神卡卡和音效工程師丹荷頓蜜會+激吻的照片誰想到如今摔落舞台下之後,女神卡卡自爆恢復單身。沒明說但顯指和丹荷頓的戲唱完了,可是後頭的好戲可能還更精彩呢。女神卡卡會和也恢復單身的布萊德利庫柏「舊情復燃」或「根本沒斷過」嗎?外媒神通廣大的攝影大哥們,請早早擦亮你們的「大砲」(遠距離高畫質攝影機),嚴陣以待吧!!▲女神卡卡和布萊德利庫柏的戀情後續,各外媒都在等著看!(圖片來源:sg.news.yahoo.com)
- Oct 20 Sun 2019 17:52
天然控血壓好物在身邊!6種降血壓飲品,礦泉水、綠茶都上榜
【早安健康/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這幾天和朋友聊到一位,她之前介紹給我協助打官司的女性客戶近況。 這位女士的案件在去年年底左右,告一段落。 約莫也在那個時間點,她告訴我:「吳律師,我被診斷出來得了癌症。因此,接下來我必須要好好配合醫生治療了!希望自己能不要讓母親承受白髮人送黑髮人之苦!」 當下聽到這個訊息,我頗感意外! 但畢竟醫療非我專業,我也只能獻上我的祝福給她~後續我就沒有她的消息了。 而在今年年中左右,我接到一通來自她家人的電話,家人告訴我:「阿姨在上個月過世了!」她們請我協助提供,之前打官司時的資料給她們。 因為這位女士生前曾對家人說過:「我不想讓父親繼承我的遺產!」(我之前幫她打官司,就是處理她和父親之間的訴訟)。 因此,家人們希望拿這些案件資料來佐證「父親對她曾有重大之虐待或侮辱情事,而這位女士也有表示父親不得繼承自己的遺產!」 聽到她過世的消息,我非常的訝異!因為她從確診到離開,竟然如此之快! 回想當年,她因為收到一份來自社會局的通知函而來找我。 社會局告知她:「您的父親因為失智無法獨立生活,目前被安置在一家長照機構,而相關的安置費用,社會局代墊中,必須要請子女給付。因此請您出面來處理這件事並給付相關費用,不然社會局就會移送法院,強制執行您的財產。」 這位女士和社會局溝通許久,最後她還是無法說服自己給付費用,她也不願意出面處理父親照顧的事。 或許您會想,她很不孝? 請稍安勿躁,先來瞭解一下,她的家庭發生了什麼事,您再評斷吧。 自小,她就在家裡無數次的目睹自己的父親拿菜刀,威脅要殺害母親的畫面!(她就是我們現在稱呼的家暴目睹兒) 父親本來也有一份工作,或許是因為酒精、賭博輸錢(簽大家樂、六合彩)的影響,後來工作不穩定,也因為自己沒有賺錢,回家就是要跟老婆拿錢! 她母親曾對我說:「先生結婚後都沒有負擔任何家庭生活費用,都是我去工作賺錢,懷孕後到快生產了還在工作,也不知道先生都去哪裡?但他不要回來我就阿彌陀佛了!因為他回來就是沒有錢,要跟我拿錢,要跟我發洩情緒!」 這些錢,是母親辛苦做數份工作(包含:幫人洗衣服、到市場工作、餐廳洗碗、包裝土豆......等等)所存下來,要給孩子們吃飯、念書的錢!母親當然不肯交錢給先生,而這也免不了換回來先生的一陣拳打腳踢。 這些畫面看在女兒的眼中,父親只有無限制的對母親各方面的索求無度,在女兒的心中,父親也只留下恐懼! 父愛是什麼?活到50多歲了,女兒從來沒有感受過! 是什麼原因,讓父女決裂、無法挽回?下一頁律師與您分享更多故事 對女兒而言,父親沒有照顧家庭,也沒有扶養她! 她從小就跟著母親和其他兄弟姊妹一起打零工貼補家用,才能養活自己;國中之後,也是透過半工半讀才能完成學業! 父親對她而言,只是一個生理上的血緣關係存在!感情之淡薄,可想而知! 或許您會想:「她小時候無能為力,但她在長大後,畢竟情況不同了!難道她都沒有嘗試著做些什麼?來改善和父親的關係嗎?」 其實她有努力過! 父親因為一些因素,在女兒國中時期,拋下一家6、7口人,離家出走音訊全無,直到5、6年後才回來! 但父親並非是因為知道家庭的溫暖,對家人感到愧疚才浪子回頭! 事實上是因為自己在外同居女友的另一男友出獄回來了,基於擔心自己會被報復的恐懼,他才狼狽逃回家中! 當時女兒,也已成年可以工作賺錢養活自己和母親!對於父親返家,她也心想著,畢竟還是自己的父親,如果這次父親回來後,一家人未來可以平平靜靜、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就讓過去留在過去吧!一家人可以重新開始建立關係!而女兒也養了父親幾年! 但沒料到,父親仍然沒有改掉自己三不五時對於母親家暴的行為! 某日,不知何故,女兒又碰見父親拿著菜刀威脅要殺母親!女兒及家人見狀,立即各自抓住父親的左、右手,阻止他做出可怕的事! 對女兒而言,自小此種「父親拿菜刀要殺母親」之劇碼,竟無數次在自己面前活生生上演著!父親雖然給予自己生命,但不但沒有扶養,更對自己及家人們的精神造成莫大痛苦! 因此,女兒當下毅然而然的決定,要帶著母親搬出去住!老家就留給父親自己住,這樣既可以保護母親,也給自己和母親圖個清靜!而只要能安靜的陪著辛苦養大自己的母親度過餘生,就是她最大的願望了! 您說:這樣的她,不孝順嗎? 沒想到,幾個月後,她竟然接到社工的電話,社工說:「因為您的父親有失智、生病的情況,需要和您討論父親就醫問題。」 當然,女兒也和社工溝通過自己的家庭狀況。 女兒的心中無法說服自己,出面承擔父親的照顧! 甚至她覺得,如果真的出面了,看著父親,就是對自己及母親的再次傷害! 再後來,社會局就寄來了那份催繳安置費用的函文! 父親未盡扶養義務、有家暴行為,可以不負扶養責任嗎?下一頁律師告訴您詳細規定與注意事項 女兒來找我的時候,是想瞭解:「在父親沒養自己,又對母親長期家暴的情況下,她真的無法負擔照顧父親的責任,這不只是錢的問題!而法律上是否有可以讓她不用養父親的方法?」 我告訴她:「是有的!」 民法第1118-1條第1、2項規定: I 受扶養權利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由負扶養義務者負擔扶養義務顯失公平,負扶養義務者得請求法院減輕其扶養義務: 一、對負扶養義務者、其配偶或直系血親故意為虐待、重大侮辱或其他身體、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 二、對負扶養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 II 受扶養權利者對負扶養義務者有前項各款行為之一,且情節重大者,法院得免除其扶養義務。 而父親長期對太太有家暴行為,也沒有對女兒盡扶養義務,並導致二人終生的精神痛苦!因為父親的這些行為,後來我協助女兒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免除或減輕她對於父親的扶養義務!」而法官也認可我們的主張「免除」女兒的扶養義務! 附帶一提的小提醒: 免除扶養義務,只能免除法院「判決之後」的扶養! 但「起訴前」已經累積的安置費用,子女仍然必須要給付! 再者,我在協助這個女兒的過程中,每次當我們聊到她父親,聊到她的過去,我都可以感受到她心中的不平與委屈! 我認識她的時候,她已經是個50多歲的成年人了。但是那些從5、6歲(她告訴我,就她有記憶以來,就不斷看到父親家暴)以來累積的委屈、恐懼......情緒,從沒有真正的過去,甚至也沒有減輕或降低,平時只是被壓抑著! 我的一位管理健康師朋友「卓文雄老師」曾提過: 「情緒壓力就和抽煙一樣,會造成神經系統發炎,導致神經系統的傳導變得比較慢,以致於身體的臟腑,也容易產生病變。」、「生理會影響心理,心理會影響生理,如果可以好好的調和,讓身心和諧,身心一如,身體是不應該會有疾病的!」 當我看到這位客戶因為罹患癌症,在短短的一年內就走了,我不禁想起,文雄老師和我分享的:「生理心理健康,相互影響的事!」 是否因為她長年的情緒壓力沒有釋放掉,導致她生理上也生病了呢? 我想我們都無法決定,要在什麼家庭環境長大,也無法預測我們的人生過程,會面臨到什麼樣的挑戰!但我們還是可以決定,自己如何面對處理一件事情的態度與情緒啊! 法律可以協助我們解決法律層面的問題。我還記得,當我告訴她:「我們收到法院免除,而不只是減輕她對父親的扶養義務判決時」,她告訴我:「我覺得心中某部分的傷痛被平反!人世間還是有公平正義!」當然她也不需要負擔,父親未來在長照機構的安置費用。 但我覺得很遺憾的是:她沒能找到自己的身心和諧! 我常和當事人分享: 「訴訟案件,會是一個過程!(打官司快則半年,一個審級一年多,算很正常)既然已經下定決心,用訴訟來處理自己面臨的問題,就請在自己的心情上,適度的放下,並且要找到一個專屬於自己的紓壓方式,這對於維持自己的健康,也是一件很重要而不可以忽略的事!」 和您分享,祝福您的身心和諧,身心一如! 本文獲得「明恩法律事務所-天使律師說故事」粉絲專頁授權刊載, 原文出處。 … 延伸閱讀:>>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
- Oct 20 Sun 2019 17:52
《小丑》與惡的距離唐
(中央社香港18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公布上季經濟成長速度降至接近30年來最低水準,反映北京面臨國內需求疲軟和長期美中貿易戰的雙重壓力,而陷入困境。亞洲股市今天大多應聲收黑。中國第3季經濟成長率降至6%,為27年來最低紀錄,並接近跌出北京設定的6.0%-6.5%成長目標範圍。儘管中國國家統計局表示,國家經濟「總體維持穩定」,但不諱言中國經濟正面臨國內外需求疲軟帶來的「越來越大下行壓力」。AxiTrader亞太市場策略師殷尼斯(Stephen Innes)則指出,交易商擔心中國經濟成長數據不夠差,無法促使中國人民銀行推出重大刺激措施。他在客戶報告中寫道:「人行可說手握許多政策選項來導正經濟,但很可能不願現在開啟貨幣刺激水龍頭,因此投資人正在減碼。」上海股市今天收盤下挫1.3%,香港股市收跌0.5%,因投資人擔憂週末可能爆發更激烈抗爭。雪梨股市同樣收低0.5%,威靈頓股市收跌0.7%,首爾股市收挫0.8%,新加坡股市收低0.4%,台北、曼谷、吉隆坡和馬尼拉股市全數收黑。但東京股市今天收盤上漲0.2%,攀上10個月來最高點。孟買和雅加達股市雙雙收紅。(譯者:張正芊/核稿:陳政一)1081018
- Oct 20 Sun 2019 17:52
快訊/遭雞蛋攻擊!韓國瑜競辦回應了
中國時報【劉秀芬╱台南報導】台南 藝術下鄉深耕去!為讓偏鄉民眾也能有機會觀賞藝術表演,由台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各區公所協力的「藝術進區」活動,今年邁入第9年,由不同類型的表演團隊將藝術帶到南市各區,讓偏鄉民眾也有接受藝術薰陶的機會,開拓視野與感受藝術表演為心靈帶來的滋養與啟發。台南市政府文化局統計,「藝術進區」8年來已累積逾14萬人次參與,今年活動8月底開幕以來,龍崎、左鎮、大內等偏遠山區參與民眾更較往年成長3至4成,8月31日舞鈴劇場於永康區的開幕表演,觀眾突破2500人;9月28日於左鎮區北極殿廣場的豆子劇團粉絲團表演,更吸引近600人冒雨觀賞。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為縮短城鄉藝文差距,市府2011年推出藝術進區活動,今年也編列843萬元經費推廣,邀請18個國內知名表演團體,自8月31日起長達3個月的周末期間,巡迴展開22場戶外大型演出及9場推廣性免費演出。永華文化中心管理科長方敏華說,很多觀眾都是全家出動,甚至有小朋友3歲起「追劇」,如今已7歲,也有8歲小朋友是明華園孫翠鳳的粉絲,藝術進區活動已成為許多家庭假日的最佳親子活動選擇。新市國小校長李智賢說,大部分藝術表演都在市區周末或晚上舉行,偏鄉學童根本沒機會到市區看表演,藝術進區打開偏鄉學童視野;左鎮區長李燿州說,偏鄉人口不多、資源缺乏,藝術進區活動對偏鄉藝術教育幫助很大,而且家長會陪孩子一起來看兒童劇、布袋戲,也能受到啟發,親子關係也更緊密。今年文化局還與17區公所推出「藝文小旅行」升級版,讓民眾除走出戶外看表演,也能探訪各區文化特色,明年藝術進區將邁入10周年,繼續讓在地居民感受藝術深耕的力量。
- Oct 20 Sun 2019 09:26
妮可基嫚《金翅雀》冷面飆戲
工商時報【楊日興】抵制NBA無疑是大陸體壇迷近期熱議焦點,而為使心中一股幹勁熱血有處可去,多數球迷投向天下第一球「足球」的懷抱。「主隊火箭,請各位推薦支球隊」,「10年詹密,想找個身體素質與技術都強的球員來粉」,「不看NBA啦,喜歡熱火三巨頭,足球有類似星光熠熠的組合嗎」?乍看之下全是NBA、籃球關鍵字的文章標題,近期蜂擁至足球論壇上,使許多只關心足球的球迷頓時以為連錯了網頁。10月以來,大陸體壇討論最熱烈的莫過於抵制NBA一事,火箭總管、NBA聯盟方表態出的挺香港抗議、挺言論自由姿態,引起大陸網民反彈,一方面認為他國不該干涉國家事務,另一方面則拿出如種族歧視案例,反嗆NBA自己在該領域便不支持言論自由。無論如何,抵制NBA已確定成為大陸網民主流立場,許多網民也號召禁止討論NBA相關新聞,相關動作甚至獲得網路論壇官方的一定支持,如大陸最大籃球論壇「虎撲」旗下的籃球話題區便禁止討論NBA中國賽。但一個抵制、禁止討論NBA的體育論壇該何去何從,主流民意分成三派,轉看CBA、轉看其他運動、轉看足球。國際足聯 在大陸很吃香大陸網民會做出如此決策是有原因的,騰訊體育調查,2018年籃球是大陸最多粉絲的運動,有4.82億的泛球迷,當中1.43億為核心球迷,但排名第二的足球也有一定基礎,擁有近2億的球迷,也是大陸球迷在主流運動中首選之一。且在抵制NBA風頭上,國際足聯還披露消息,確定2021、2022年要在大陸舉辦世界俱樂部盃,成功博得大陸球迷的好感。此外,對於部分粉NBA不粉CBA的球迷來說,他們想看的並不只是籃球,而是賽事中最高等級的競爭,以及尖端賽事的明星、行銷等場外原因,市場大、競爭力強、原本在大陸就有廣泛球迷基礎的足球,成為這些原NBA迷的首選。以虎撲論壇為例,旗下足球論壇近日最頻繁出現反而是NBA相關的話題,多數是網民表態從NBA轉投而來,希望足球迷幫忙推薦球隊,另一大半則是足球迷搶人,發隊伍介紹文吸引原籃球迷入坑。而網民找足、籃球隊關聯也引發許多雙棲迷特有的笑點,包括「皇馬底蘊賽湖人」,「灰狼和羅馬都是狼應該沒什麼不同的」,「你即將錯過19歲的蔡恩(Zion),但千萬不要錯過19歲的拉什福德」,「利物浦陣中既有喬丹,又有張伯倫你還等什麼」,「支持金塊一定要入坑兵工廠,守護同一個史丹克倫克」等。運動明星 大陸瘋關注此外,也有球迷從正經角度分析,為足球爭取球迷。包括,喜歡跑轟時代太陽的球迷結合克洛普戰術介紹足球、研究勇士五小戰術與薩里前場三小戰術異同、探討詹皇與C羅究竟誰的身體素質更優秀等。雖然長期來看,要多數籃球迷穩定轉向足球並不現實,但由於大陸原本的足球商品結構便很完善,故在短期的消費市場中,足球市場有望受益一批新球迷的活水滋潤。另一方面,籃球論壇上近期充斥的並不止足球消息,其他體育的相關新聞近期在大陸網路上也都被放大討論。例如近日男子馬拉松紀錄新聞引發瘋狂迴響,幾乎僅次於當初蘇炳添跑進10秒圈。同時,跳遠等原本觀眾較少的田徑賽事,相關文章也在原籃球論壇上頻繁出現,也是近期大陸網路上一件新奇的事。
- Oct 20 Sun 2019 09:26
《小丑》與惡的距離唐
台北市 / 華視新聞 林仙怡 李鴻杰 台北報導根據國健署統計,截至今年九月台灣的罕病個案數有16493人,死亡數有2755人。而在21年前成立的台灣罕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今年獲得世界罕病組織,頒發「罕病英雄獎」的肯定,領獎時她想起自己過世的寶貝兒子忍不住落淚,同時希望健保補助的罕病項目,能夠增加幫助更多罕病兒家庭。手上這面獎牌是罕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用21年的努力,所換來的肯定,身為罕病兒的父母親,陳莉茵對於罕病家庭的困境,更能感同身受,罹患「原發性肉鹼缺乏症」的兒子,在14年前不幸過世後,陳莉茵也長期和亞太各地的罕病相關組織,相互交流。今年獲頒罕病英雄獎,回想起努力的過程,更有許多感觸,罕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表示,「全民健保是付了56種藥,照顧33種疾病,但是我們公告的罕見疾病有223種,其實有70%以上的病類,甚至於到80%是沒有辦法被照顧的。」根據國健署統計,到今年九月底,台灣罕病個案數有16493人,但是健保給付項目有限,加上部分治療藥物相當昂貴,讓罕病兒家庭面臨不小的負擔,陳莉茵也希望外界能給予罕病兒更多關注。原始連結更多華視新聞報導 守護新生命! 衛福部擴大新生兒篩檢項目達21項 頻傳電子煙險奪命 衛福部擬修法落實管理
- Oct 20 Sun 2019 09:26
畫說水滸 他抓得住108好漢
怎麼會發生如此離奇的事情?新北市一名已婚男子於1997年前往大陸定居,自此長達20年都未曾返台,直到2年前要歸國時,竟然被海關拒絕入境,當下才發現自己早已被妻子離婚,甚至被宣告死亡,而房產也通通被轉到妻子名下。讓他憤而向妻子提告,追討房產,法官認為男子並未承諾要把房產給妻子,判決妻子敗訴。根據判決書指出,該名新北市中和區的張姓男子於1978年與妻子結婚,不過卻在婚後19年,張男突然獨自前往大陸定居,且往後長達20年都未曾返台;妻子在2013年私自向法院訴請離婚,且獲得法官判決離婚,但期間始終與先生保持聯繫。張男表示,妻子曾在2014年時慫恿2人的小孩向法院聲請「死亡宣告」,桃園地院裁定獲准。▼男子相隔20年返台後,才得知自己被離婚。(圖/翻攝自Pixabay)張男對於妻子的所作所為均不知情,直到2017年返抵國門時,遭到海關拒絕入境才知曉這一切,於是便向法院聲請撤銷死亡宣告,未料死亡宣告被撤銷順利返台後,才得知原本名下的房產全都被妻子私自轉到自己名下,張男憤而提告,追討房產。沒想到,妻子出庭時卻反咬表示,先生曾在1994年犯下性侵罪,且獲判6年徒刑確定,當年是為了躲避刑責才因此潛逃到大陸。妻子在法庭上,當場拿出先生當初簽訂的授權書,表示對方同意為了照顧年邁母親與子女,若有需要的話可以變賣房產,並以口頭告知,承諾會將名下房地產贈予給她。但法官考量房屋贈予部分並未以白紙黑字納入授權書中,因此判決妻子敗訴。(封面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跨海尋真愛!韓歐巴墾丁發傳單 女主角找到了 借住閨蜜男友家!女控遭爺爸夾殺硬上 真相逆轉 妹妹像榴槤會上癮!人妻嬌喘車震 羞讚小王X頭大
- Oct 20 Sun 2019 01:04
外婆載資優孫女放學 慘遭砂石車輾斃
作者為作家林志玲在春晚的表演,得到滿堂彩之後,一位叫「凡凡不會翻水水」的網友,在微博爆料,自己是林志玲春晚表演的替身,並且PO出多張照片,證明自己說的都是真的。她強調擔任志玲姐姐春晚水下替身,很榮幸,林志玲姊姊的水下表演,大部分都是由她這個替身來完成,至於林志玲本人,則是在所有舞蹈演員排練的最後一天,才姍姍來遲,第一次見面,就等了四五個小時。這網友為什麼要這樣爆料呢?推想原因可能有兩個,一來、她覺得擔任林志玲替身很榮幸,不說出來很痛苦。二來、覺得自己很重要,認為「綻放」這段表演大成功,觀眾的目光跟掌聲,不應該只放在林志玲,她雖然是替身,卻是真正有實力的人,也該沾點光,得到大家的肯定與注意。凡凡這則PO文犯了三個錯誤,讓她不會因為這篇文翻紅,更可能拉黑徹底。一、腦袋不清楚林志玲得到掌聲,除了她的表演精彩以外,更重要的是,她是林志玲!其他人跳水跳的再好,都沒用,因為都不是林志玲,這場表演的賣點就是林志玲,水上芭蕾跟跳水當然很好看,但因為是林志玲來跳,所以才能光芒萬丈,吸引大家的目光,這跳水由凡凡來跳,或者我來跳,都得不到這樣的報導與掌聲,是林志玲加持了這段表演,而不是這段表演打造出林志玲。二、缺乏職場道德主辦單位該給替身的薪水沒少給,你拿了錢轉身爆料,這樣的人品以後誰敢用你,這個爆料登上了所有媒體,主因不是不是文筆好,還是因為你提到了林志玲,林志玲不會因為你的爆料而損傷,你卻會因為這次的爆料而重傷。三、以自我為中心在這篇PO文中,凡凡肯定林志玲很敬業,最後卻轟林志玲遲到四、五小時。以遲到這事情來說,替身凡凡當然覺得太不應該,但凡凡可能沒想過,也許主辦單位發給林志玲到場的時間,大家的時間本來就不一樣。退個一萬步想,就算到場時間都一樣,她是林志玲啊,當你夠大牌,世界就會替你量身打造遊戲規則,當你是小咖,你就要配合別人的遊戲規則,可見凡凡太年輕,太小咖,還不懂這世界運作的道理。最後想跟說,PO文攻擊林志玲,不會變成林志玲,如果這篇PO文不去傷害林志玲,只有肯定與祝福,文章也會爆紅,且未來大家會更喜歡聘僱凡凡,因為你有好人品,讚美別人如送花,芬芳了別人,自己手上也沾香。●本文授權自黃大米粉絲團 ______________【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 Oct 20 Sun 2019 01:04
鞏俐與法國老公合登雜誌封面 回憶相戀剎那感一見如故
中國時報【林周義╱台北報導】年僅7歲的小華(化名),親眼目睹爸爸殺害姊姊後,社工將他安置在寄養家庭中。受過傷的他為了測試寄養父母的真心,經常胡鬧,挑戰大人底線;寄養父母無力負荷,社工只好重新媒合安置資源。近年來受虐兒少照顧的難度提高,加上小家庭化趨勢,社工難以找到合適的照顧者。根據衛福部統計,去年1390名受虐兒少中,僅143人接受親屬安置;而寄養家庭在2015年增至1633戶後,已連續3年下降,去年僅剩1358戶,且55歲以上占總數的52.02%;兒少安置機構則由2014年的124家減至去年的122家。為改善替代性照顧資源現況,社家署近期配合《兒少法》修法,預告修正「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施行細則」,將介於親屬與寄養家庭間、無血緣關係的「第三人」納入安置選項,只要確認與孩子具有長期正向關係,就能照顧被安置的孩子。以小華的狀況為例,姊姊的死亡為他帶來極大衝擊,為確認寄養父母愛不愛自己,經常出現脫序行為,社工只好安排他進入比機構更小型的團體家庭。台北市某安置機構社工透露,有些孩子送入寄養家庭後,寄養父母會因難顧,將孩子轉至機構,而機構生活限制多,亦有孩子因無法適應環境而逃家。家扶基金會社工處處長周大堯表示,過去接受安置的孩子,多是貧困、失去親人者,現在則有高達55%是身心受創者,如遭受家暴、性剝削,照顧難度比以前高。台北市社會局兒少科科長王惠宜表示,孩子依附關係的建立需從小開始,但許多家長都忽略,進而影響孩子日後人際互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施行細則」將在今年底或明年初上路,屆時保母面對遭父母丟下的孩子時,若想繼續陪伴,或是長期關懷飛行少年的牧師,想讓出教會空間收留孩子,都可以「第三人」身分安置。